发布人:本小点来源:如新 发布时间:2025-10-22 14:08:01
8月25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如新(中国)公益支持的“科技向善,重构营养健康管理新场景”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举行。行业协会领导、健康领域专家学者、主流媒体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精准营养技术创新、慢病防控实践、临床营养干预价值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营养健康管理技术的落地与产业升级,为全民健康事业注入新动能。与会嘉宾一致强调,营养健康是国民体质和生活品质的重要基础。
在随后进行的圆桌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及媒体的多位专家,围绕精准营养管理如何减轻医疗系统负担、技术如何赋能健康服务落地,以及如何构建协同发展的营养健康生态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健康保障部副部长郝晓宁指出,精准营养管理已成为慢性病防控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她强调,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早期营养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后期疾病治疗成本。目前临床营养科的发展和特医食品在医疗中的应用,正是营养干预成效的具体体现。她提到,“在营养干预上投入1元,可在后期治疗中节省6元”,世卫组织研究也显示,早期干预的投资回报可达1:8至1:15。此外,政策层面,健康中国2030战略已将健康与营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多项行动计划正推动建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医保支付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更多具有成本效益的营养管理手段被纳入支持范围。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部副主任贺鹏飞从技术角度提出,人工智能、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和生物光电识别技术正在显著提升健康管理的效率与个性化水平。他表示,很多居民并不清楚自身营养缺乏情况,传统医疗场景也难以实现持续追踪。新型智能设备可将健康管理关口前移,使居民在家庭环境中实现日常监测,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他还认为,人工智能有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健康服务压力,提升整个医疗系统的应对能力。
如新大中华高级副总裁暨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潮东结合企业实践提出,健康管理应覆盖全生命周期和多样化场景。他指出,人体从约25~30岁起就难以仅靠膳食满足全部营养需求,因此个性化、精准化的营养干预愈发重要。他介绍,如新基于全球2600万次扫描数据推出的生物光电扫描设备,可快速评估人体类胡萝卜素水平,帮助用户了解自身防御指数,并结合科学运动、合理膳食和营养补充形成系统健康方案。他强调,企业应积极与国家政策同频,与医疗机构、媒体等多方协作,共同推动健康理念普及。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食品营养频道主编乔靖芳从传播角度指出,新媒体在带来营养知识普及机遇的同时,也伴随伪科学信息的挑战。她认为,营养传播首重科学性和准确性,内容须经专家和编辑双重审核。传播方式上应注重深入浅出、实用易行,借助视觉化、视频化形式提升公众接受度。作为权威媒体,健康客户端食品营养频道致力于融合传统媒体的严谨与新媒体的活力,通过专题报道、专家入驻和互动活动,推动精准营养知识更广泛、可信地传播。
本次论坛聚焦科技赋能与跨领域协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政策、技术、产业与媒体多方合力,正推动精准营养管理迈向更普惠、更高效的新阶段,为降低医疗负担、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供重要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
相关新闻:
评论专区:(所有评论)有0条评论
